圖片


30年前,,電影《重慶談判》中有這樣一個細(xì)節(jié):


毛主席到重慶后,,在園子里偶遇蔣介石,兩人在石桌前坐下閑談,,毛主席手上拿著一本書,,蔣介石兜里也裝著一本書,互相一問,,竟然都在讀《資治通鑒》,。


主席早年常說:讀書要為天下奇,即讀奇書,、創(chuàng)奇事,。他的床頭常放著一部《資治通鑒》,反反復(fù)復(fù)讀了有17遍,,每讀一次都獲益匪淺,。


顧炎武評價這本書說:“以一生精力成之,為后世不可無之書,?!?/span>


曾國藩認(rèn)為這本書是“先哲驚世之書”,“其論古皆折衷至當(dāng),,開拓心胸,。” 


而且,,課本里的歷史故事《田忌賽馬》《負(fù)荊請罪》《孫權(quán)勸學(xué)《孟子見梁惠王》……《資治通鑒》中幾乎都有記載,。


讀過《資治通鑒》的孩子,無論是性格,、氣質(zhì),、思維方式還是學(xué)習(xí)能力都與其他孩子明顯不同。


但《資治通鑒》全書共294卷,,300余萬字,,對于孩子來說難以理解和消化,這才有了這部專為青少年量身打造的版本,,精選53個歷史典故,,讓孩子也能輕松讀懂《資治通鑒》,,汲取古代先賢的人生智慧,。

圖片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三國時期,,曹操和袁紹陳兵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對峙了一年有余,。


當(dāng)時的曹操,,兵少糧絀,,能用于迎擊袁紹的士卒不過2萬人,。


而袁紹在四世三公的基礎(chǔ)上,,地盤廣,人才多,文有田豐、沮授,、許攸等出眾謀士,,武有顏良,、文丑等一干猛將,。


三國志》中形容說,,“曹操比于袁紹,則名微而眾寡,?!?/span>


甚至曹操部下有許多官員和將領(lǐng),,都在悄悄和袁紹互通信息,,企圖謀一個更好的去處,。


官渡之戰(zhàn)前,,田豐曾向袁紹建議,,“曹操善于用兵,,與他硬拼風(fēng)險極大,,不如長久相持,,只派小股精兵前去騷擾,,百姓無法安居樂業(yè),,不出三年,,曹軍必然會崩潰,?!?/span>


結(jié)果袁紹不但沒有聽,,還以擾亂軍心為由,將田豐下獄,。


戰(zhàn)爭開始后,,袁紹進(jìn)軍黎陽,派大將顏良進(jìn)攻白馬,,又有謀士沮授進(jìn)言說,,“顏良性格急躁,雖然驍勇善戰(zhàn),,但不能獨當(dāng)一面,。”


袁紹又沒有聽進(jìn)去,,結(jié)果顏良戰(zhàn)死,,袁軍大敗而回。


謀士許攸又勸袁紹說,,“曹操的士兵基本都在前線作戰(zhàn),,如果此時派一支精銳奇襲許昌,就可以奉迎天子以討伐曹操,。即便沒有攻下許昌,,也能讓敵方疲于奔命,,首尾不能相顧?!?/span>


袁紹還是沒聽,,一心要在官渡將曹操擊敗。


許攸一怒之下投奔了曹操,,曹操聽說許攸來投,,鞋子都來不及穿,光著腳跑出帳迎接,。


因為曹操這邊情況也很棘手,,糧草極度短缺,為此他曾寫信給荀彧,,想先撤軍引誘袁紹深入,。


荀彧回復(fù)說,“袁紹雖然人多,,卻不會用人,。當(dāng)年劉邦、項羽在滎陽,、成皋對峙時誰也不肯先退,,因為誰一退,氣勢就被壓倒了?,F(xiàn)在正是關(guān)鍵的時候,,局勢一定會有所變化,正是出奇制勝的好機會,?!?/span>


曹操聽取了荀彧的建議,繼續(xù)堅守與袁軍對峙,,等待時機到來,。


這時恰巧許攸帶著情報來投,又向曹操獻(xiàn)計偷襲袁紹屯糧重地,,曹操當(dāng)機立斷,,親率五千精銳攻打烏巢,一把火燒光了袁紹的糧草,。


袁紹因此軍心大亂,,數(shù)十萬大軍兵敗奔遁,逃回黎陽時只剩下幾百騎兵,。


此戰(zhàn)之后,,袁紹病死,曹操一舉平定北方,。


袁紹占據(jù)天時地利,,手下精兵強將如云,,卻被曹操以少勝多。


可見,,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距,,不是出身和背景,而是心態(tài),。


袁紹雖有將才謀士,,卻不知任用,嫉賢妒能,、剛愎自用,,才有了官渡之?dāng) ?/span>


古人說“聞過則喜”,愚昧無知的人才會害怕聽到他人的意見,。


真正的智者,,從來不會固執(zhí)己見,因為他們懂得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只有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才能不斷進(jìn)步,,邁向成功。


圖片

 一寸光陰一寸金


在我國璀璨的歷史長河中,,有三位著名的賢母,,岳母刺字,孟母三遷的故事廣為后人傳頌,,今天我們要說的,,則是陶侃母親湛氏的故事。


東晉時期的陶侃,,歷任南蠻長史,、江夏太守、武昌太守,、侍中,、太尉等職。


陶侃幼時家境貧寒,,父親早亡,,母親湛氏靠紡織掙錢將陶侃養(yǎng)大。


但童年時的陶侃淘氣貪玩,,湛氏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這一天,,陶侃放學(xué)后天下起了雨,,沒地方去的陶侃只能蹲在母親的織布機旁玩,,兩只眼睛盯著往來穿行的織布梭子,甚是好奇,。


湛氏見狀,,覺得自己一直在等待的時機到了,便停下手里的活,,笑著問陶侃:“侃兒,,會背《昔時賢文》嗎?”


陶侃記憶力極強,,便嘰嘰喳喳背誦起來,,當(dāng)背到“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湛氏問:“知道這兩句什么意思嗎,?”


陶侃想了半天,答不上來,。


湛氏拿起手中的織布梭又開始織布,,“你看,日月就像這梭子一樣在天上來回穿梭,,一個來回是一天,,三百六十五個來回就是一年。來來回回中,,你父親走了,,我也老了,你愿意在這來來回回中碌碌無為嗎,?”,。


陶侃瞪大眼睛聽著,恍然大悟地走開了,。


從此,,陶侃把自己關(guān)進(jìn)書房,手不釋卷,,發(fā)奮苦讀,,終于成為文武雙全、功勛赫赫的一代名將,。


陶侃不僅時刻嚴(yán)格要求自己,,也常勸人珍惜時光:“大禹圣人,乃惜寸陰,,至于眾人,,當(dāng)惜分陰。豈可逸游荒醉,生無益于時,,死無聞于后,,是自棄也!”


活著的時候?qū)Ξ?dāng)時之世不能有所貢獻(xiàn),,死后也也沒有美名流傳于后代,,是對自己的不負(fù)責(zé)任。


光陰荏苒,,韶華易逝,。


有首歌詞唱道,“時間都去哪兒了,,還沒好好感受年輕就老了,。”


其實,,偷走我們時間最多的人恰恰是我們自己,。


喝杯咖啡,聽首音樂,,看看電影,,刷刷短視頻……時間就這樣過去了。


麥肯錫公司曾做過一個調(diào)查,,閑暇時間占到一個人生命的三分之一,。


越成功的人,往往越重視閑暇時間的利用,。


魯迅先生就曾說過:“哪里有天才,我只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用在了學(xué)習(xí)上,?!?/span>


孩子愛玩是天性,更重要的是,,要讓孩子懂得時間的概念,,幫助孩子認(rèn)識到時間的價值。


愿每個人都能在最美好的年華里,,抓緊每一分每一秒,,成就更好的自己。


《資治通鑒》是繼司馬遷《史記》之后一部優(yōu)秀的通史巨著,,記載了從戰(zhàn)國到五代末,,1362年間錯綜復(fù)雜的歷史,突出“禮”“德教”“法治”,,并與國家治理之道巧妙結(jié)合起來,,被稱為“此天地間必不可無之書,亦學(xué)者必不可不讀之書”。


讀史書,,蓄美德,,鑒往事,知來者,。


正如宋神宗為《資治通鑒》作序時所寫:“朕惟君子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故能剛健篤實,輝光日新,?!?/p>


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遠(yuǎn),,走得更順,。


圖片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