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


2022年年初,央視反腐紀錄片《零容忍》第五集的播出,讓一張純金制“青眼白龍”游戲卡走入大眾視線,,引發(fā)熱議,。


2021年6月,,安徽省某市中級人民法院拍賣一起貪污案件的涉案財物,其中包括這張卡片。它是一款網(wǎng)絡游戲的紀念品,沒有任何實際功能,,但因為全球限量發(fā)行500張,市場價約10多萬元,。


圖片


沒想到開拍才半小時,,競價就被抬到了8700萬元,。雖然這只是網(wǎng)友們起哄胡亂出價,法院及時中止了拍賣,,卻由此暴露出這張卡的前主人張雨杰奢靡生活的“冰山一角”,。


95年出生的張雨杰本是滁州市不動產(chǎn)登記中心的工作人員,因為欲壑難填,,貪污了巨額公款,,最終鋃鐺入獄。


圖片



《零容忍》中各種觸目驚心的案例讓人感慨不已,。它的攝制播放展現(xiàn)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自我革命,,堅持全面從嚴治黨戰(zhàn)略方針,一刻不停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系統(tǒng)施治、標本兼治,,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中國社會科學院組織編寫了《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一書,,在深入學習研讀習近平總書記全面從嚴治黨重要論述的基礎上,對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意義,、地位作用,、方針原則、目標要求等進行了系統(tǒng)歸納和理論概括,。


圖片

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

數(shù)年前的熱播劇《人民的名義》塑造了“孫連城”這一經(jīng)典形象,。


孫連城身為光明區(qū)區(qū)委書記,一心觀測天文,,自稱“心懷宇宙”,。


他雖然不貪不占,但是秉持混日子的心態(tài),,庸庸碌碌,、懶政怠政。


不做事,,消極怠工,,分管領域遲早會出事。


不作為,,推諉扯皮,,必然損傷政府公信力。


不愿幫助基層和群眾解決實際問題,,怕給自己添麻煩,,工作上敷衍塞責等屬于官僚主義的表現(xiàn);不愿吃苦出力安于現(xiàn)狀,精神懈怠,、不思進取,、拈輕怕重等屬于享樂主義的表現(xiàn)。


這樣的干部作風顯然要不得,。


黨章第六章第三十六條明確規(guī)定:“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


作風建設的目標就是指向解決違背黨的性質(zhì)和宗旨的突出問題,,具體就落實在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奢靡之風這四種不正之風上。


“地位清高,,日月每從肩上過,;門庭開豁,江山常在掌中看,?!?/span>


這副對聯(lián)是宋代朱熹在福建漳州任知府時所寫。


習近平總書記曾借用它,,表達共產(chǎn)黨人特別是領導干部都應該心胸開闊,、志存高遠,始終心系黨,、心系人民,、心系國家,自覺堅持黨性原則,。


習近平總書記從黨性的高度分析作風建設的本質(zhì),,指出在作風問題上,起決定作用的是黨性,;作風問題本質(zhì)上是黨性問題,。黨性說到底就是立場問題。


共產(chǎn)黨人無論是想問題,、搞研究,,還是作決策、辦事情,,都必須站在黨和人民立場上,,不能把個人利益放在第一位。


作為黨的干部,,就是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就是要誠心誠意為黨和人民事業(yè)奮斗,。


黨的作風就是黨的形象,作風建設關系人心向背,。我們要持續(xù)整治“四風”,,成風化俗、成為習慣,,不斷擦亮作風建設的亮麗名片,。


圖片

反腐敗斗爭永遠在路上


《零容忍》的播出,讓“小海鮮”在當時成為了熱頻詞,。


紀錄片揭露,,江蘇省委原常委、政法委原書記王立科一方面利用權力幫多名老板辦事,,收受巨額賄賂,;另一方面通過行賄,拉近自己與后任公安部原副部長孫力軍的關系,。


王立科曾多次專程到北京等地“看望”孫力軍,,送上銀行卡、美元,、公司股份。他每次來對孫力軍說,,我給你送點“小海鮮”,。其實就是每次給30萬美金,放在一個小的海鮮盒里面,。


圖片



孫力軍,、王立科均已被開除黨籍和公職,并依法處置,。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關系黨的生死存亡的高度,深化了對腐敗危害性和反腐敗斗爭重要性緊迫性的認識,,明確提出腐敗是我們黨面臨的最大威脅,把反腐敗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嚴懲腐敗成為管黨治黨的突出亮點和鮮明特點,,成為我們黨自我凈化的重要表現(xiàn)。


從以治標為主,、為治本贏得時間,,到堅持治標不松勁、不斷以治標促進治本,,再到夯實治本基礎,,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體現(xiàn)了我們黨對反腐敗斗爭規(guī)律探索的不斷深化,。


反腐倡廉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需要多管齊下,、綜合施策,,但從思想道德抓起具有基礎性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曾結合自己的經(jīng)歷,,語重心長地與干部談心交流。


他說,,自己剛當干部時就想明白了一個道理,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當干部就不要發(fā)財,,想發(fā)財就不要當干部;一個人能否廉潔自律,,最大的誘惑是自己,,最難戰(zhàn)勝的敵人也是自己。一個人戰(zhàn)勝不了自己,,制度設計得再縝密,也會“法令滋彰,,盜賊多有”,。


人民群眾最痛恨腐敗現(xiàn)象。


只有以反腐敗永遠在路上的堅韌和執(zhí)著,,深化標本兼治,,保證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才能跳出歷史周期率,確保黨和國家長治久安,。


圖片

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


中國方正出版社出版的《年輕干部廉潔教育案例讀本》寫了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某縣財政局國庫集中支付中心原副主任劉某鑫的案件,。


劉某鑫畢業(yè)于中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金融專業(yè),后到縣財政局工作,,因業(yè)務能力較強,,很快就擔任了國庫集中支付中心副主任,。


他在支付中心一干就是六年,基本輪換了所有崗位,,全面掌握了中心各崗位工作職責及資金支付流程,。


劉某鑫發(fā)現(xiàn)了單位很多管理上的漏洞,還利用職權兼任了不相容崗位,,之后多次侵吞公款共計近1600萬元,,讓人瞠目結舌。


案發(fā)后,,劉某鑫于2020年4月因犯貪污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十四年,,并處罰金200萬元;違法所得1592.9萬元,,予以追繳,,上繳國庫。


在此案中應承擔責任的多名國家工作人員也被立案審查調(diào)查,。


“建議你局對資金的撥付加強監(jiān)督管理,,查找管理制度上存在的漏洞,嚴加整改,?!?/span>


該縣紀委監(jiān)委就劉某鑫貪污案向縣財政局發(fā)出《監(jiān)察建議書》,進行“紅色預警”,。


涉案單位深入開展了以案促改,,查找思想認識、制度建設,、權力運行等方面的薄弱點、風險點,,認真進行了整改,。


制度不健全,權力不受約束必然產(chǎn)生腐敗,。


2013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首次提出了“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


2014年1月,,他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上指出,,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首先要建好籠子,?;\子太松了,或者籠子很好但門沒關住,,進出自由,,那是起不了什么作用的,。


制度的籠子既包括法律的籠子,又包括黨紀黨規(guī)的籠子,,而首要的是黨紀黨規(guī)的籠子,。


扎緊黨紀黨規(guī)的籠子,是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任務,。


習近平總書記還指出,,制度一經(jīng)形成,就要嚴格遵守,,堅決維護制度的嚴肅性和權威性,,真正讓鐵規(guī)發(fā)力、讓禁令生威,。


執(zhí)行黨規(guī)黨紀的重要前提是用問責和監(jiān)督傳導壓力,,推動落實。


2016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中國共產(chǎn)黨問責條例》時指出,,各級黨組織都要把自己擺進去,聯(lián)系實際,、以上率下,,敢于較真碰硬、層層傳導壓力,,讓失責必問成為常態(tài),。


只有下大力氣建制度、立規(guī)矩,、抓落實,、重執(zhí)行,讓制度“長牙”,、紀律“帶電”,,充分發(fā)揮紀律建設標本兼治的利器作用,才能讓鐵的紀律真正轉(zhuǎn)化為黨員干部的日常習慣和自覺遵循,,更好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fā)展,。


圖片

被炒到8700萬的“青眼白龍”是限量的,反腐敗斗爭是無禁區(qū)無上限的,。


2022年6月30日,,中共中央宣傳部就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和全面從嚴治黨有關情況舉行發(fā)布會。發(fā)布會介紹,,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黨的十八大以來,截至當年4月底,,全國紀檢監(jiān)察機關共立案審查調(diào)查438.8萬件,、470.9萬人,;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guī)定精神問題72.3萬起,給予黨紀政務處分64.4萬人,。


這充分展現(xiàn)了中國共產(chǎn)黨反腐敗斗爭的決心和成績,。


當然,全面從嚴治黨不僅僅是堅決懲治腐敗,。


《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分了十個章節(jié)來梳理闡述,,上文提到的只是其中一部分。


有時間可以聽聽這本書,。


它不僅能為黨員干部特別是從事黨務工作,、紀檢監(jiān)察工作的干部提供參考,也能為感興趣的其他讀者帶來知識和啟迪,。


圖片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