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


文津圖書獎設(shè)立于2004年,,是國家圖書館主辦并聯(lián)合全國圖書館界共同參與的公益性優(yōu)秀圖書推薦活動,。第十九屆共評選文津圖書20種,提名圖書41種,。這些好書涵蓋多個領(lǐng)域,,題材豐富。“文津好書”系列自第十七屆推出以來,,通過刊載評委,、圖書館館員和讀者的閱讀感受,以及作者,、編輯的創(chuàng)作心得,,向讀者介紹這些優(yōu)秀讀物。我們會不定期設(shè)置互動話題,,讀者朋友們參與即有機會獲得禮物,。讓我們一起悅讀文津,品味經(jīng)典吧,。
圖片




19
屆文津圖書·社科類圖書



圖片
《龍與獅的對話:翻譯與馬戛爾尼訪華使團》

王宏志  著

東方出版中心

索書號:2023\D829\whz

館藏地址:新館北區(qū)2層文津書架




可以說,,馬戛爾尼使華的個案非常清晰地展示翻譯在外交活動中的重要角色,從而證明翻譯對國家的政治,、文化和歷史產(chǎn)生重大的影響,。


——引自《龍與獅的對話:翻譯與馬戛爾尼使團》



自二十世紀80年代至今,關(guān)于馬戛爾尼使團訪華的中外研究成果層出不窮,,但其中絕大部分都忽略了當時中英雙方有效溝通的決定因素——翻譯問題,。香港中文大學(xué)王宏志教授所著的《龍與獅的對話:翻譯與馬戛爾尼使團》一書基于大量未被系統(tǒng)發(fā)掘整理的國外一手文獻史料,對使團來華前后的與翻譯相關(guān)的問題進行了全面回顧和細致探究,,堪稱“一覽眾山小”的杰作,。

翻譯的困境及影響:使團的交流挑戰(zhàn)與文化誤解

翻譯難題首先出在雙方譯員身上。英國使團聘請的譯員是在那不勒斯中華書院受訓(xùn)的中國傳教士(嚴寬仁,、柯宗孝,、李自標),他們不通英語,,只能用拉丁語同英國人交流,。乾隆帝則諭令在京的西方傳教士(當時主要為法國人和葡萄牙人)處理使團相關(guān)翻譯事務(wù)。由于雙方譯員無法實現(xiàn)中英直譯,,導(dǎo)致使團來華后日常交流嚴重受阻,。譯員李自標身為傳教士,還在翻譯過程中夾帶私貨地提出在華傳教請求,,為使團平添誤會紛擾,。


圖片

來華航程中身穿英軍制服譯員嚴寬仁畫像

(威廉·亞歷山大繪,現(xiàn)藏英國國家圖書館)


在使團精心選購的禮品中,馬戛爾尼最看重的“頭件禮物”是由德意志名匠制作的天體儀(planetarium),。但由于中國譯員們不諳科學(xué)知識,,加之當時漢語缺乏對西方先進科學(xué)儀器的合適表述,天體儀在禮單中僅被音譯為“布蠟?zāi)岽罄獭?,是“壹座大架仔”,。其余禮品也遭遇了類似的簡陋翻譯,,給乾隆帝留下“張大其詞,夷性見小”的負面印象,,讓使團借禮品展示英國財富與國力的希望完全落空,。


圖片

馬戛爾尼使團禮品中的天體儀和鐘表速寫

(威廉·亞歷山大繪,現(xiàn)藏英國國家圖書館)


不過,,中國譯員們并非全無能力,,他們合力完成了英國國王喬治三世致乾隆帝國書的中文筆譯。英方國書中表達的兩國以平等地位交往,、基于互通有無開展貿(mào)易,、英國在北京派駐使節(jié)等內(nèi)容,與古代中國的天朝思想大相徑庭,,在朝貢體系下顯得荒誕不經(jīng)。乾隆帝在回復(fù)敕諭中一一駁回了這些“悖謬之請”,,并急命西方傳教士重譯國書,,使之符合朝貢表文應(yīng)有的體例與口吻。英方國書的“信”版中譯本就此在清宮檔案中消失,,現(xiàn)僅存藏于英國和梵蒂岡的相關(guān)機構(gòu),。


圖片

使團譯員翻譯英國喬治三世致乾隆皇帝國書中譯

(推測由柯宗孝手抄,現(xiàn)藏英國國家檔案館)

還原歷史真實面相:乾隆帝的洞察與英國的低估

本書在探究翻譯問題的過程中,,也還原了許多大眾普遍認知以外的真實歷史面貌,。


乾隆帝的表現(xiàn)并非如后世詬病的那般閉目塞聽。無論是英方國書中“更修許多洋船……以探巡所未見聞之地”等細節(jié)內(nèi)容,,還是英方禮品中的“皇家君主號”戰(zhàn)船模型,,都讓乾隆帝敏銳捕捉到英方耀武揚威之意。再想到使團離京前提出的多項請求,,皇帝最終戒心大起,,擔心英國人“勾結(jié)煽惑,稍滋事端”,。遂明諭臣下:英國是西洋諸國中“較為強悍”的國家,,且“諳悉水道,善于駕駛”,,故“各省海疆,,至關(guān)緊要”,須提高警覺,。乾隆帝一面讓松筠,、長麟兩位地方大員表面陪同安撫,實則嚴密監(jiān)視馬戛爾尼使團南下廣州,;一面又多次密諭沿海督撫“認真巡哨,,嚴防??冢嗆娙?,豫籌防備”,,甚至讓臣下做好武力彈壓的最壞準備。


馬戛爾尼使團在行前對中國的了解嚴重不足,。除對中國當時以朝貢制度處理對外關(guān)系的事實一無所知外,,英國人還大大低估了中國宮廷自“西學(xué)東漸”以來對西洋珍玩和科學(xué)儀器的收藏與認知。使團禮單中的天球儀,、地球儀,、七政儀、玻璃鑲金彩燈清宮早已有之,,且做工更加精美,。乾隆帝還特意安排使團參觀避暑山莊收藏的西洋珍品,產(chǎn)自西歐乃至英國倫敦的名貴鐘表,、珠寶,、八音盒、天文儀器,、顯微鏡等,,令馬戛爾尼等人瞠目贊嘆不已,感慨“我們的禮物馬上會被比下去,,面目無光了”,。


18世紀末中英兩國在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層面的巨大差異,讓這場“龍與獅的對話”注定雞同鴨講,,無法有效溝通,。王教授通過本書強調(diào)了翻譯問題對歷史研究的重要性,它能“更好地解釋一些歷史現(xiàn)象,,回答一些長久以來難以解決的問題”,,幫助歷史研究者“更完整、更準確地描述近代中國的歷史進程”,。翻譯如同鏡鑒,,映照出中外交往史研究中被長期忽視的細節(jié),讓我們更好地讀懂過去,,從中汲取經(jīng)驗教訓(xùn),,以史為鑒,開創(chuàng)未來,。


薦書人

圖片

毛嘉瑞

國家圖書館數(shù)字資源部館員

國家圖書館外事工作志愿者


轉(zhuǎn)自微信公眾號(國家圖書館)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