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

對于現(xiàn)代人來說,生活中有手機,,有電腦,,有網(wǎng)絡(luò),有書看,,有電影看,,實在不行還能出去旅旅游,跟朋友嘮嘮嗑,。

而古代沒有手機,、電腦,,沒有電影院、游樂園,、KTV ,,那時候的人們閑暇時都在干些什么呢?

本系列我們將帶大家通過古代的詩詞歌賦,,穿越回古代,,去看看古時人們的日常生活。我們將看到古人們吟詩作賦,、游山玩水,、曲水流觴、斗茶焚香,、琴棋書畫,、聽歌觀曲等有趣場景。

晚唐詩人崔道融自號東甌散人,,早年曾游歷陜西,、湖北、河南,、江西,、浙江、福建等地,。乾寧二年(895年)前后,任永嘉(今浙江溫州)縣令,。后入朝為右補闕,,避戰(zhàn)亂入閩(福建)。隱居后,,詩人看到了農(nóng)村牧童生活的日常情景,,寫下《牧豎》這首詩。

那么古代牧童的生活是什么樣子的呢,?


《牧豎》崔道融

原文:牧豎持蓑笠[suō lì],,逢人氣傲然。

臥牛吹短笛,,耕卻傍溪田,。

大意:牧童披著蓑衣,拿著笛子,,遇到人就裝作很神氣的樣子,。

放牧?xí)r臥在牛背上吹短笛,牛耕田時就在溪邊田頭玩耍,。

 

詩詞里的故事:

(1)牧豎:牧童,,放牧的孩子,。

豎:①<動詞>直立;豎立,?!逗酥塾洝罚骸霸x[qū]右臂支船,而豎其左膝,?!?/span>

②<名詞>童仆?!读凶?說符》:“楊子之鄰人亡羊,,既率其黨,又請楊子之豎追之,?!?/span>

[豎子]小子;小孩子或童仆,。也用作對人蔑[miè]稱,。

古人眼中的“牧童”:引領(lǐng)隱居歸退的詩人們尋找精神家園,因此成為有著特定含義的文學(xué)意象,。當詩人們把他們的審美目光投向那些不諳世事的牧童時,,詩人的人性、詩性中純真,、恬靜的一面便被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詩人們或直接描摹牧童牧牛時的情與景,通過牧童的幼稚舉止表現(xiàn)他們的童趣,;或以牧童無憂無慮,、怡然自得的生活方式以表現(xiàn)詩人們向往的人生理想。


(2)蓑笠[suō lì]:指用草或麻編織成的斗篷以及帽子,,一般是樵夫及漁民用來遮風(fēng)擋雨之物,。

穿越小問答
本詩中的“豎”是什么意思()?
A. 直立,;豎立   B.  童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