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是所有中國人心中最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關(guān)于春節(jié),,我們有說不完的話,訴不盡的情愫,,那些關(guān)于春節(jié)的傳統(tǒng)習俗,,我們都應該一一傳遞下去,這是對歷史的敬重,,也是對未來的展望,。
莫使年俗空醉酒,堪將傳統(tǒng)總留心,。本書單為您帶來一系列與傳統(tǒng)年俗有關(guān)的書籍,,祝您過個傳統(tǒng)年。
01 我小的時候特別盼望過年,,往往是一過了臘月,,就開始掰著指頭數(shù)日子,好像春節(jié)是一個遙遠的,、很難到達的目的地。對于我們這種焦急的心態(tài),,大人們總是發(fā)出深沉的感嘆,,好像他們不但不喜歡過年,而且還懼怕過年,。 他們的態(tài)度令當時的我感到失望和困惑,,現(xiàn)在我完全能夠理解了。 我想我的長輩們之所以對過年感慨良多,一是因為過年意味著一筆開支,,而拮據(jù)的生活預算里往往沒有這筆開支,,二是飛速流逝的時間對他們構(gòu)成的巨大壓力。 小孩子可以興奮地說:過了年,,我又長大了一歲,;而老人們則嘆息:嗨,又老了一歲,。 過年意味著小孩子正在向自己生命過程中的輝煌時期進步,,而對于大人,則意味著正向衰朽的殘年滑落,。 熬到臘月初八,,是盼年的第一站。這天的早晨要熬一鍋粥,,粥里要有八樣糧食--其實只需七樣,,不可缺少的大棗算一樣。據(jù)說在解放前的臘月初八凌晨,,廟里或是慈善的大戶都會在街上支起大鍋施粥,,叫花子和窮人們都可以免費喝。 我曾經(jīng)十分地向往著這種施粥的盛典,,想想那些巨大無比的鍋,,支設(shè)在露天里,成麻袋的米豆倒進去,,黏稠的粥在鍋里翻滾著,,鼓起無數(shù)的氣泡,濃濃的香氣彌漫在凌晨清冷的空氣里,。一群手捧著大碗的孩子們排著隊焦急地等待著,,他們的臉凍得通紅,鼻尖上掛著清鼻涕,。為了抵抗寒冷,,他們不停地蹦跳著,喊叫著,。 我經(jīng)?;孟胫揖驮诘却I(lǐng)粥的隊伍里,雖然饑餓,,雖然寒冷,,但心中充滿了歡樂。后來我在作品中,,數(shù)次描寫了我想象中的施粥場面,,但寫出來的遠不如想象中的輝煌,。 …… 02 清代朱柏廬先生有一本非常著名的家訓,,叫做《朱子家訓》,,全文一共六百三十四個字,兩兩對仗,,在當時算是一本啟蒙讀物,。但你可別小瞧了這樣一本小冊子,它里面的內(nèi)容絕對是妥妥的“干貨”,?!吨熳蛹矣枴防锩嬷v了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從衛(wèi)生到教育,,從飲食到孝道,,每一項它都列出了詳細的“操作指南”。 我們就拿“勤儉持家”這個例子來說,,《朱子家訓》的第二句就告誡我們“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自奉必須儉約,宴客切勿流連,?!?/p> 勤儉,是我們老祖宗留下來的良好品質(zhì),,一個家庭想要擁有長遠的幸福和安定,,勤儉節(jié)約總是不會錯的。在古時候的中原地區(qū),,還有這樣一個關(guān)于勤儉的故事,。據(jù)說那時候伏牛山下住著一個農(nóng)民,名叫吳成,,他一生辛勤耕作,,日子過得十分美滿。臨終的時候,,他把兩個兒子叫到了床前,,將一塊寫著“勤儉”的匾額給了他們,吳成反復叮囑兒子們,,這兩個字是人一生最寶貴的品質(zhì),,想要生活幸福圓滿,就必須將這兩個字時刻銘記在心,。 兩個兒子一看,,這個寫著“勤儉”的匾額如此重要,誰也不愿意撒手,,最后兩人決定,,把這個匾額攔腰砍斷,一人一半,,就這樣,,哥哥拿到了一個“勤”字,弟弟拿到了一個“儉”字,,兄弟兩人都按照自家匾額上的訓導來過日子,。 …… 03 我們經(jīng)常自稱“禮儀之邦”,,只要與人打交道,,就離不開老禮。要是有人覺得老禮不用較真,,不僅會鬧笑話,,還容易誤人子弟。 在現(xiàn)代社會生活里,,到底應該注意哪些必要的禮儀呢,? 作者劉一達從咱們生活中的不同場景出發(fā),在傳統(tǒng)“老禮兒”中取精華去糟粕,,整理寫成了這本《中國人的老禮兒》,,我們跟隨作者,一起來看看吧,! 這天,,老劉在參加一場婚宴的時候,竟然偶遇了小二十年沒見的老鄰居,,張志寬,。老張告訴老劉,他幾年前也從原來他們一起住的地方搬走了,,父母退休在家,,身體挺好,愛去公園遛彎,,一家人常念叨起老劉,。 聊著聊著,,老張就邀請老劉過幾天去家里做客,老劉應下后,,兩人就告了別,。這時,老劉身邊的一個小輩問老劉,,老張真的會請他去家里做客嗎,? 畢竟現(xiàn)在很多應酬場合里,“請人吃飯”和“請人做客”,,那只是客套話,,潛臺詞就是“后會無期”。老劉笑了笑說,,他了解老張,,老張說到做到。果然,,兩天后,,老劉接到了老張的電話,請老劉晚上去家里做客,,老街坊敘敘舊,。 老劉想了想,回話說,,行,,不如明天晚上我再過來吧,要帶一個家里的小輩來,,讓她了解一下中國人的老禮兒,。 …… 04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風是一個家庭,,一個民族綿延在血脈中的基因,,只有傳承優(yōu)良的家風,才能保證一個民族的長遠發(fā)展,。王兆鵬和郭紅欣共同編撰的這本《家風詩詞》,,就為我們講述了那些與家風有關(guān)的經(jīng)典詩詞。 在《禮記·大學》中有這樣一句話:“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 意思是說,,一個想要弘揚大道的人,必須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想要治理好國家,,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先得修養(yǎng)自身的品性,。 簡單一點來說,一個人想要做大事,,就必須從自身做起,,自我規(guī)誡和自我教育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在中國家庭中,,我們都很看重這種自我修養(yǎng),。白居易有一首詩叫做《閑坐看書貽諸少年》,詩中說:“勸君少干名,,名為錮身鎖,。勸君少求利,利是焚身火,。我心知已久,,吾道無不可。所以雀羅門,,不能寂寞我,。” 這首詩是說希望家中子弟不要追名逐利,,因為過于貪戀物質(zhì)和名利會招致深重的災難,。名是禁錮自身的枷鎖,利是焚毀自身的邪火,,作者還告訴年輕人說,,自己很早就明白了這些道理,所以即使現(xiàn)在門可羅雀,,也不會因此感到寂寞,、失落。這首詩是一首很典型的勉勵詩,,作者勸導年輕人要修身養(yǎng)性,,廉潔處世,,不要成為追逐名利之徒,這種勸誡放在今天依然有很好的警示作用,。 …… 05 在老舍先生的記憶里,,北京的春節(jié),,在臘月的初旬就開頭了。"臘七臘八,,凍死寒鴉",,這是一年里最冷的時候??墒?,人們并不因為寒冷,而減少過年的熱情,。 過去的北京,,每逢臘八,人家里,,寺觀里,,都熬臘八粥。臘八粥,,是用各種的米,,各種的豆,各種的干果,,熬成的,。于農(nóng)民來說,看到臘八粥,,倒有一種驕傲,。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nóng)業(yè)展覽會。 老北京的街上,,臘月最先歡呼雀躍的,,無疑是孩子。在有皇帝的時候,,學童們到臘月十九就不上學了,,放年假,足足有一個月,。他們早就想好了,,街上一出現(xiàn)雜拌兒,就去買,,這算是第一件和過年相關(guān)的事情,。 雜拌兒是一種小吃,是用各種干果與蜜餞摻合成的,,有兩種,普通的帶皮,,高級的沒有皮,。打個比方,普通的,,用帶皮的榛子,,高級的,則用榛瓤兒,。 苦學了一年的孩子,,喜歡吃這些零七八碎兒,即使沒有餃子吃,,也必須買雜拌兒,。他們的第二件大事是買爆竹,特別是男孩子,??峙碌谌虏攀琴I玩藝兒,比如風箏,、空竹,、口琴、年畫兒等等,。 兒童們忙亂,,大人們也緊張。他們必須預備過年吃的喝的用的一切,,以及給孩子趕做新鞋新衣,,忙得不可開交。對,那時候小孩子的衣服,,窮家的自己做,,富點兒的才請得起裁縫做衣服。 …… 06 年夜飯大概是中國人一年中最隆重的一道晚餐了——它既展示了中國各地的地域文化,又反映了各族人民對美食的定義,。那么,,就讓我們跟隨著這本《舌尖上的新年》,一起走進中國人的年夜飯吧,。 中國人幾乎都吃過餃子——尤其是北方,,幾乎家家戶戶過年都會包餃子。餃子諧音為“交子”,,有新舊年在子時交接的意思,,代表好運綿延。 雖然現(xiàn)在生活富足了,,但餃子這道流傳千年的美食,,仍然寄托著許多北方游子的思鄉(xiāng)之情。 在南方,,尤其是農(nóng)村,,類似餃子的春節(jié)飲食符號,應該是年糕和糍粑,。溫州作家林斤瀾曾說:“南方人定居北方幾十年,,連孩子也拉扯成人了,還有過年都不包餃子的,,我家就是其中之一,。可是我家有一樣——年夜飯頭一道‘擺當中’的,,必是炒年糕,。” 年糕用糯米和水蒸成,,可存放十天半月,,吃法多樣——可烤,可蒸,,可煮,,可炸,可炒,。年糕軟嫩無比,,有“年年高”的美好寓意,春節(jié)時吃,非常應景,。 …… 07 莫使年俗空醉酒,,堪將傳統(tǒng)總留心。輕閱讀,,重趣味,,在娓娓道來的故事中體會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 作為土生土長的炎黃子孫,,我們對中國的節(jié)日應該都不陌生,,但隨著這些年來異國文化的輸入,外加商家的借機宣傳促銷,,我們會發(fā)現(xiàn),,很多國外的節(jié)日,比如圣誕節(jié),、情人節(jié),,對我們的影響越來越大,甚至遠遠超過了我們的傳統(tǒng)節(jié)日,。 這里倒不是責怪國人“崇洋媚外”,,但有一點是毋庸置疑的,我們對于傳統(tǒng)節(jié)日的弘揚,,確實缺少力度。比如我們都知道端午節(jié)要吃粽子,,但為什么要吃粽子,?吃粽子有什么講究?大概沒多少人能說清楚,。我們從小就在過傳統(tǒng)節(jié)日,,可說白了,我們所說的過節(jié),,其實大多是奔著那一兩天假去過的,,過得是糊里糊涂、懵懵懂懂,。 所以,,著名文化學者孫丹林先生編寫的這本《傳統(tǒng)節(jié)日的故事》,越發(fā)顯得有意義,,書中講了很多關(guān)于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故事,,內(nèi)容詳盡、通俗易懂,,我在這里選取了即將到來的春節(jié)為大家講解,,希望大家在聽后,能了解我們究竟在慶祝什么,該如何慶祝,。 在民間,,傳統(tǒng)意義上的春節(jié),其實從臘月初八就開始了,,可以稱得上是春節(jié)的開幕式,。臘月也就是農(nóng)歷的12月,在古時候,,“臘”字含有新舊交替的意思,,它經(jīng)常被用來描述一年到頭了,要通過祭祀的形式向神靈和祖先報功,,同時祈禱來年風調(diào)雨順,,無災無禍,這就是“臘祭”,。 …… 08 家風,?一個聽起來虛無縹緲的概念,是如何屢次幫助一個家庭擺脫困境的呢,? 在小說《安娜·卡列尼娜》里,,有這么一句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卻各有各的不幸,?!痹趺床潘闶恰靶腋5募彝ァ蹦兀看蠹铱隙ǘ加凶约旱睦斫?,但是我想,,幸福的家里應該有和諧美滿的家庭氛圍,聽話懂事的小孩子,,當然啦,,還不能少了家人之間彼此扶持的溫暖和真情。 其實,,我們稍微仔細觀察一下,,就會發(fā)現(xiàn),家庭里所有的美好,,似乎都不能離開一種無形的影響力,。 那就是家風。家風就像是家的靈魂,,潤物細無聲般地影響著每一位家庭成員,,經(jīng)久不衰,又歷久彌新,。 《一諾的家風》這本書的主人公唐一諾,,生長在一個有著溫厚家風的家庭里,。小小的他知道爸爸媽媽賺錢不容易,所以就想著自己也出去工作賺錢,,支付乒乓球培訓班的培訓費,;在爸爸媽媽的工作中,他也出了一把力. 此外,,一諾和同學們相處的時候,,一點兒都不斤斤計較,他希望自己成為一個有大格局的人,,成為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就像他的名字“一諾”一樣,“千金一諾”是他最重要的做事原則,。 “凡出言,,信為先?!薄兜茏右?guī)》中的這句話影響著一諾,,雖然他年齡不大,但卻懂得這個大智慧,。 …… 莫使年俗空醉酒,,堪將傳統(tǒng)總留心。 —— 《傳統(tǒng)節(jié)日的故事》